不肯佩戴助听器的父母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5-15 9:48:31 浏览次数:1592 [关闭此页 打印此页]
其中大多数不会选择验配助听器,认为这是一种人老了的自然现象,不想浪费钱,能过且过。
1. 不佩戴助听器会怎么样?
人的老化和机能的退化的确是自然现象,但若不加干预,会持续下降。
因为大脑长时间收不到声音信号,会进一步退化,即便将来能够听到声音,可能也“听不懂”,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
这时,再验配助听器已经没有一开始验配的效果好了。
因为助听器可以帮助听到声音,但是大脑对声音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下降了,就只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懂了。需要时间去适应才能重新听懂。
2. 听不见的生活是何模样?
忽略身后的汽车喇叭声;煤气上的烧水声——造成安全隐患。沟通有障碍,越来越不想与家人、朋友交流,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性格愈发孤僻。
娱乐活动兴趣度降低——看电视,也变得困难。
有调查数据表明听力受损的老年人更容易患阿尔兹海默症——听力损失阈值每增加10dB(分贝),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相应会增加20%。
听力损失不仅是听觉器官的损伤,也直接影响中枢神经以及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3. 研究发现:
其实多项研究发现,佩戴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比没有的人生活地更好。社会性,警觉性得到提升,更多地参加娱乐活动,使情绪得到改善,比较稳定,减少狂躁和抑郁,记忆力也有明显提升。
(因为不用耗费过多精力去理解谈话内容,留给支持其他脑部功能的精力增加了,如记忆。)
4. 老人佩戴上助听器后,自述生活的改变:
“之前听不见,和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比较封闭自己,不愿意出门,性格变得比较古怪,现在好像又回到从前年轻的时候了,朋友也多了起来。”
“我觉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也愿意和家里人沟通了,自己觉得好像更快乐了。”
“现在可以听见汽车喇叭声,不害怕上街了,孩子也可以比较安心了。”
5. 西嘉助听器——真我•飘•随行
现代的助听器已经远远不是放大声音这么简单了,它通过高科技含量和验配师的巧手“活”起来。
1. 真我:搭载真我平台的芯片(助听器聆听效果的核心,贵就贵在这里):音质清晰自然,聆听轻松。拥有OVP原声处理技术(听自己声音的不自然是阻碍很多听力损失者不愿意佩戴助听器,或者佩戴了也不愿意说话的原因,但是这款助听器您完全不用担心这点,听自己的声音会很自然。)
2. 飘:音译Pure。RIC式助听器,满足从小到超大功率的需求(满足轻度、中度和重度听力损失者的聆听需求),同时保证外形小巧隐蔽。国外最流行的机型——兼具舒适性和隐蔽性。
3. 随行:无线锂电池充电式助听器,不需要更换电池,一次充电可使用19小时。老年人手脚通常都不太灵活,换电池对我们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他们也会成为一件难事。
4. 蓝牙:可以和手机直连,轻松实现听音乐、打电话的需求。也可以搭配TV电视盒子,在看电视时获得更佳的聆听效果!
5. 价位:便宜到贵都有,看个人消费能力以及需要的功能的多少,和验配师沟通需求,权衡需求与经济水平,共同得出合理方案,从而得到价格。
提供不同色彩选择
人耳的毛细胞如同钢琴的键盘,传递不同频率和音质的声音。听力受损者部分“琴键”受损,通过助听器,把损坏的“琴键”配齐,听到完整的言语声。
6. 佩戴助听器后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大部分老人都是发现自己有听力问题好几年才去配助听器的。
长时间的听力下降使他们感知到的声音越来越少,听觉中枢有较长时间没有听到某些频段的声音,言语分辨率变差。
戴上助听器初期能够听到声音却不能辨别内容,需要时间去适应,去理解声音,听懂内容。
分三步适应:
1. 在安静的环境下,如室内进行聆听。
2. 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环境,如小区、公园等。
3. 到复杂的噪音环境中,如超市、路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