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想配助听器的朋友知道助听器有几种外观吗
发布时间:2017-12-4 17:25:35 浏览次数:1964 [关闭此页 打印此页]
盒式助听器又叫体配式或口袋式助听器。其外形有如一个小型收音机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助听器的传声器、放大器及电池组装在盒子中,外接一根长导线连接耳机和耳塞或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
盒式助听器因功率大、不易产生反馈、价格低、体积大、调节旋钮较大,受到极重度听力损失、手指灵活性较差老人的欢迎。
同时,因盒式助听器体积大,隐蔽性较差;本底噪声大;助听器本身及导线易与衣服产生摩擦;导线易损坏等缺点而受到听力损失人士的抱怨。
耳背式助听器(Behind The Ear Hearing Aids,BTE)又叫耳后式或耳挂式助听器。它是依赖于一个弯曲呈半圆形的硬塑料耳钩挂在耳后的助听器,比起盒式助听器,它的体积和重量都小了许多,隐蔽性也好。麦克风、放大器和受话器均在机器内部,放大后的声音经耳钩通过导声管传入耳模或耳塞中。耳背式助听器是目前使用较广的种类之一,适用于各种听力损失程度的弱听人士。
耳背式助听器,对于经常出汗的枞阳县佩戴者来说,由于助听器戴在耳后,头发上的汗液易通过麦克风孔进入助听器,元器件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导致损坏;对外观要求较高的佩戴者,耳背式助听器外观仍较大;对低频听力较好,高频听力较差的佩戴者,无法平衡堵耳效应和啸叫问题。以上几点常常困扰地听力损失人士。随着技术的发展,耳背式助听器也发生了变化,衍生出开放式助听器和受话器内置式助听器。
开放式助听器与传统耳背式助听器的区别在于耳钩及导声管由一根细声管取代,麦克风、放大器、受话器等仍在机身中。细声管的优势在于从正面来看,隐蔽性提高,但机身体积不变;另一个优势是可有效地平衡了堵耳效应和啸叫难点;舒适性也大大提高。
受话器内置式助听器RIC与传统耳背式助听器的区别在于助听器的受话器从机身中移出,放置在耳道中。经过这样的处理,除了可使机身体积变小,隐蔽性更高之外,还能通过更换不同功率的受话器,使同一个机身的助听器具有不同的功率从而更加灵活地对应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佩戴者。另外,因受话器在耳道内,无形中增加了麦克风与受话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啸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能更好地平衡堵耳效应和啸叫之间的问题。
定制式助听器外壳根据用户的耳道定制。依据大小分为耳甲腔式、耳道式、深耳道式,使用时直接放在耳内,较为隐蔽。但它的输出功率相比耳背机小,堵耳感更明显,部分型号为了更隐蔽会牺牲方向性麦克风,无线线圈,蓝牙线圈,程序按钮等功能。
耳甲腔式助听器(In The Ear Aids,ITE)是根据佩戴者的耳甲形状定制的,它占据耳甲腔和耳甲艇。麦克风、放大器和受话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内,外部不需要任何导线或软管,相比于耳背式助听器,比较隐蔽、轻便。
耳道式助听器(In The Canal Aids,ITC)比耳甲腔式助听器略小。ITC能够放入耳道更深的位置,从而可以产生更多的增益,对具有相同听力损失的佩戴者,佩戴ITC比佩戴ITE可以节省5dB的增益,而能达到相同的听力放大效果。
完全耳道式助听器(Completely In The Canal,CIC)又称深耳道式助听器,戴上它从侧面看也不易被发现。它能更深入地放入耳道内,达到或超过外耳道的第二弯,非常接近鼓膜,其放大特性更加接近于正常人耳的生理特性。对具有相同听力损失的佩戴者来说,佩戴CIC比佩戴ITC可以节省5~10dB的增益(尤其对高频部分),而能达到相同的听力放大效果。
由于深耳道式助听器体积较小,无法安装双麦克风、音量旋钮等元器件,会失去较多功能。
枞阳县朋友想配定制式助听器,这需要根据佩戴者的耳样个性定制,需要周期制作,随着技术的发展,标准耳内式助听器进入市场,受到佩戴者的青睐。标准耳内式助听器除了具有深耳道式助听器的优势之外,还具有即配即走;优化电路后体积更小;舒适度强等特点。
几种外形的助听器各有其特点,枞阳县听力损失人士根据听力及需求选择适合的助听器类型非常重要。听力不同,需求相同,适合的助听器类型不同;听力相同,需求不同,适合的助听器类型也不同。不能人云亦云,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听力损失人士需要到专业的助听器选配中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助听器才是最佳。